首页 >  研究 >  史学研究中心 >  海报 >  正文

 

重庆大学公共史学培训


日期:2015-07-11   | 来源:   | 作者:


2015.7.11 孙皓月

2015年7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在重庆大学文字斋学术报告厅正式开始了。第一堂课是北大历史系王希教授的“公共(公众)史学的理论、实践、机会和挑战”。 王希教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美国公众史学的兴起、发展和挑战,并且向大家介绍到何为公共(公众)史学。公共(公众)史学的概念在1978年被R.Kelley和G.W.Johnson提出,原本为了让接受专业史学训练的学生们有更多工作的可能而设计了这一课程,这些学生们在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公共领域中发挥所长。此时的公共(公众)史学还只是一种变革,不过随着美国公众史学影响力的扩大,该门课程逐渐靠近体质,发展成为一个学科。同时许多相关的讨论和争议也随之浮现出来,直至今日关于Public History究竟应该翻译为何种中文学术名词也尚有争议。公共(公众)史学的定义相对复杂,简单的说是“一种针对专业史学的变革运动、在方法、视角和关注的重点上变化,而保留了传统史学的知识技能与研究素养”。在公共(公众)史学这里,历史的定义和对象也活跃了起来。 2015年月11日下午,在李娜教授和钱锋教授的主持下,开展了名为“公众史学与城市研究”的研讨。李娜教授首先分享了近年所做的公众史学具体研究项目,通过口述历史和考察历史建筑物的方法,重现和建构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犹太移民修建的小镇的历史记忆。 同时身为重庆抗战纪念馆馆长的钱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重庆抗战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展出。其次,钱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博物馆和公众史学之间的关系,公众史学在博物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公众史学使博物馆的呈现内容和形式不再僵化,逐渐丰富起来,亦提高了民众在博物馆中的参与率。

2015.7.12 张译心

七月十二号上午,重庆大学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老师与学员们前往重庆抗战遗址公园参观。在导游的带领下,诸位共同参观了遗址公园的建筑旧址以及相关陈列品,感受到了重庆深厚的抗战历史文化。在参观遗址公园的过程中,学员与老师们从独特的专业视角思考着相关的展品布置,讲解方法等问题,并对公共史学的实际运用有了新的理解。在参观完当年的防空洞旧址之后,参观行程圆满结束。

七月十二号下午,公共史学培训班老师与学员们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与史迪威博物馆。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以及曾经的战时陪都,重庆拥有丰富的民主党派活动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开创了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参观陈列馆让学员与老师们都更加了解了那个年代的许多独特历史。随后,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与学员与老师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交流会,相互交流了有关的问题与心得体会,令人觉得受益匪浅。而随后,在著名学者敖依昌教授的带领下,学员与老师们重温了当年中美合作的种种历史与近代史迪威将军被重新重视的经过。敖依昌教授以惊人的经历与热情,向在场的各位介绍着他所知道的历史。诸位都觉得获益良多。

2015.7.13 朱睿鑫

7月13日上午,在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迎来了来自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的历史系教授Philip Scarpino。由于台风的影响,Philip教授原定于12日上午的讲座推迟到了13日。刚从上海赶到的Philip教授收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他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公众史学概论》以及《环境历史的公众解读》。Philip教授将传统学术史学(Acdemic History)于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公众史学的独特性及其深刻的意义。而在《环境历史的公众解读》中,Philip教授以美国为例,从西方的视角对环境历史之于人类不可磨灭的意义。

7月13日下午,在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中国公众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迎来了温州大学口述历史所所长、副教授杨祥银先生。他讲座的题目是《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他阐释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并详细说明了口述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应用。这场精彩的讲座让在场所有学员老师受益匪浅。

7月13日晚上,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的历史系教授Philip Scarpin再度来到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为《口述历史的实践与反思》的讲座。Philip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多年口述历史的亲身经历,将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一一详述,从技巧到设施的各方面对于口述历史的field work环节作出了详尽的反思。他的经历给了在场每一个人深深的震撼,让所有学员老师体会到了口述历史的大学问。讲座最后20分钟的提问讨论环节,更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令人回味无穷。

2015.7.14 康美慧

7月14日上午8:30,何智亚教授来到重庆大学高研院的文字斋报告厅为公共史学培训班的学员们开讲座。何教授从亲身经验出发,用诙谐直率的语言,以及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生动地探讨了城市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与公共史学的关系。何教授一直致力于重庆本地的历史文化保护,他也为重庆市古镇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做出巨大贡献,更为巴渝建筑风格下了自己的新定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何教授幽默而详尽地谈起著名的湖广会馆修复的全过程,并朴实诚恳地说道:“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专家。”之后他也说起作口述史时遇到的人与事,让人认识到公众史学是本地的,也因为植根本土而更具影响力。

7月14日下午,公共史学培训班的学员们亲身来到何智亚教授主持修复的湖广会馆进行考察。湖广会馆主打移民史,记述的是“湖广填四川”一重大历史事件。会馆内古色古香,建筑雕刻栩栩如生,丰富多样,并都有着其象征意义,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建筑内部的空间布置十分精妙,富有层次感。在学员们参观时还看到有人慕名而来,席地而坐,绘图写生。参观完湖广会馆,李娜老师带领学员们来到极具特色的洪崖洞,感受其错落有致的山城建筑风格。经此一行,实地参访与理论紧密结合,学员们对于历史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2015.7.15 孙皓月

2015年7月15日上午,重庆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媒体人吕岱先生进行了名为《历史的媒体呈现》的讲座,并和公众史学的学员们展开了研讨。在讲座中,吕岱教授首先介绍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传播,并提出了对信息的认识。即信息的接受者亦是传播者,信息技术既是传播内容也是传播形式。同样的,在记忆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学术性成果即历史,它的真相部分开始在这样情况下传播。

与历史学科不同的是,新闻学科有自己的传播规律。吕岱教授谈到了新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差异性,同时也谈到了这两者共同面临的即真实性或真相问题。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呢?吕岱教授认为这个问题实际反映出的是意识形态与历史观的问题、忌讳的问题,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材料的局限性。吕岱教授认为历史的呈现是具有复习性的,对历史真假的判断问题其实是人自身的问题,源于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学术观点等。并且认为假象是真相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谈到了媒体的呈现的手段和方式,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应该注意平衡性的问题,角度问题等。并列举了具体的几个纪录片如《历史的河流从我身上缓缓流过》等进行说明。最后,吕岱教授还介绍了制作记录片所用到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和搬演等。并指出适度的演绎法即情景再现法也甚至可以运用到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

2015年7月15日下午,在吕岱教授的主持下,公众史学培训会的成员们到重庆电视台进行了实地参访。去参观的时候正好碰上科教频道一档节目的录制,一行人借此机会进入到了演播室和导播间,了解了节目的录制过程。

在交流会议上,纪录片部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并悉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诸多问题。负责人讲到,纪录片的制作有从选题到拍摄的具体制作流程,通常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同时团队的组合亦有多种形式。同时负责人介绍到,记录片作为一种试听结合的,与纯文本叙述不同的表现形式,记录的文字表达因此也有独特的特点,有自己特定的视听语言规律。同时不仅在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甚至在整个电视节目的层面上,它们的视听语言发展到现在也历经了多样的变化过程。最后在提问交流的环节当中,谈到了高校的学生到电视台进行实践的合作问题。 2015.7.16 张译心 2015年7月16日上午,Karamanski教授访问重庆大学,为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老师学员们带来了他的意见与经验。Karamanski教授作为美国公众史学方面的权威学者,在相关领域工作了数十年,亲眼见证了美国的相关学科的发展,转变的过程,以及在其过程中学者们所遇到过的困难以及迷惑。Karamanski教授就公众史学史与各位学员老师们做了深入的交流。对于新兴的国内的公众史学来说,相关的经验,案例无疑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在场的学员老师们都深感受益匪浅。

2015年7月16日下午,Karamanski教授访问重庆大学,为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Karamanski教授作为美国公众史学方面的权威学者,在相关领域工作了数十年,亲眼见证了美国的相关学科的发展,转变的过程,以及在其过程中学者们所遇到过的困难以及迷惑。公众史学与伦理道德是公共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公共史学在落实实践的时候,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与挑战。Karamanski教授还同时介绍了他的实际的一些工作经验与案例。对于新兴的国内的公众史学来说,相关的经验,案例无疑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在场的学员老师们都深感受益匪浅。

2015年7月16日晚,何蜀先生访问重庆大学高研院,与参加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老师共同讨论他在搜集特殊时段的历史信息时所积累的经验与工作的案例。作为常年活跃于历史事件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的专家,何蜀先生尤其从诸如口述历史的收集方面与学院老师们分享了他的方法,经验与观点。诸如部分当事者也会做出伪造的口述之类的现象与观点,也丰富了学院老师们对公共史学的实践方面的认识。对于新兴的国内的公众史学来说,相关的经验,案例无疑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在场的学员老师们都深感受益匪浅。

2015.7.17 朱睿鑫

7月17日上午,来自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历史系教授Theodore Karamanski来到了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名为《美国公众史学史》的讲座。Ted教授讲述了美国公共史学创建、发展的进程,介绍了走在公众史学前沿的美国这几百年来的走向。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公众史学的提出并不是全新的领域,它是在传统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原有基础上的一个新的提法,而它受到公众的接受,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讲座尾声的问答环节十分精彩,引起了在座各位学员老师更进一步的思索。

7月17日下午,美国马塞诸塞大学城市规划学博士、bt365投彩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娜老师开展了名为《公众史学入门课程教学方案》的学术研讨。李娜老师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公众史学课程现状,并与在场各位学员老师开展了深入的互动。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问,并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2015.7.18 康美慧

7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老师为公共史学培训会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她以自己在“百家讲坛”主讲的经历生动地阐释了史学的专业门槛,以及公共传播于史学的重要性。赵冬梅教授谈起在自己在电视台录节目时讲不下去的经历,其坦率直面自己失误的态度与平易近人的说话方式令人钦佩。她更是从失败的经历中看到了其背后体现的史学家的学术追求与节目制作组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术研究与公众传播间表达上的差异。于是学员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历史学的门槛”,以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历史学家。这门学科还是要求着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同时她也谈到历史学的圈内对于圈内出来讲的人的不理解,和做史学公共传播的艰难与阻碍。但是她坚信史学的普及工作是必要的,所以她仍在这方面不懈地努力着,也希望圈内的人能与圈里出来讲的人相互尊重,并承认历史教化的作用。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积极提问,进一步谈到史学的“求真”与“致用”,讨论得热火朝天。

7月18日下午,公共史学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了重庆市图书馆。短暂地参观了图书馆,之后学员们来到会议室。重庆市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志昆及特藏文献中心副主任袁佳红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的历史、藏品来源及特点以及日常工作等,并谈起其前身是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他们骄傲地介绍道重庆市图书馆是除国家图书馆以外,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文献托藏点。其民国文献是其最大也是唯一的优势。同时,王志昆先生十分坦率地承认了图书馆工作的一些不足之处,但重庆市图书馆也是与时俱进的,袁佳红女士向学员们介绍了图书馆数据化的工作,以及为适应潮流,图书馆开始主动推送图书,并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共传播。这之后,学员们热烈地讨论起现在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图书馆方面与学员老师们深入交换意见,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7月18日晚上,新历史合作社社长唐建光先生于文字斋为培训会的学员们讲解“历史传播与公众参与”。他详细介绍了“家春秋”计划的目的、过程以及成果等,之后谈到深圳开展的历史嘉年华,最后就“我的历史”系列自媒体进行阐释,他谈到了其问题所在,同时也对历史的产品化充满希望。唐老师以媒体人的独特视角为学员们带来了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学员们在讲座后或质疑或钦佩,而在唐老师一一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后,双方都收获良多,研讨圆满结束。

2015.7.19 张译心

2015年7月19日上午,浙江大学历史系陈新教授访问重庆大学高研院,与参加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诸位老师一起讨论公众史学的问题、路径与空间。作为国内公众史学的一个先驱,陈新老师在公共史学的尝试,实践与推动的过程中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实践与试验。在上午的讲座与研讨之中,陈新老师与各位学员老师分享了国内的公共史学的现状与困难。

2015年7月19日下午,参加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诸位老师与陈新老师一起,参访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简要地参访了博物馆的数个展厅之后,三峡博物馆的柳春鸣副馆长,李诗佳主任与管小锐主任接待了参访的诸位,并向老师们介绍了三峡博物馆在推动博物馆的公共作用于发挥其社会职能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成果。诸位老师与博物馆的诸位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交流,在问答与交流之中互相交换了观点与建议。最后诸位都感到收获良多。

2015.7.20 孙皓月

2015年7月20日上午,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公众史学项目负责人Allison Marsh教授进行了《公众史学与城市博物馆》的主题讲座,向大家介绍了博物馆的具体类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悉心解答了大家关于博物馆的相关疑问。

Marsh教授首先向大家抛出了什么是博物馆,建造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 Marsh教授谈到了博物馆所具备的研究、教育、娱乐、商业等目的或者说因素,并且认为虽然不同的博物馆在这些因素上各有侧重,但Marsh教授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还是在研究方面的功能。其次,Marsh教授还谈及了参考性博物馆等特殊的博物馆类型。在谈及什么是博物馆这个问题时,Marsh教授引出了国外关于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是否是博物馆的著名辩论,学员们为此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其次,Marsh教授介绍了国家博物馆这一博物馆类型,为此例举了大英博物馆、德国博物馆、日本的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及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国国立博物馆)四个具体实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Marsh教授还介绍了城市博物馆,例举了卢森堡博物馆,纽约城市博物馆以及查理检查站这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并且Marsh教授还谈到,由于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博物馆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亦和新近发生的事件建立起了联系,甚至为当下的政治运动提供帮助,同事博物馆是否应该产生此种改变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最后,Marsh教授介绍了一种更为特殊的博物馆类型,即博物馆不再局限于某一建筑之内,而是将整个城市作为一座博物馆。

2015年7月20日下午,在重庆市档案馆收集整理处处长唐润明的主持下,公众史学培训班的成员们到重庆市档案馆进行了实地参访。在交流会上,收集整理处处长唐润明向大家介绍了档案馆运作的基本情况,包括馆藏资源等。除此之外,唐润明先生还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档案,档案馆的基本类型以及中国的重要档案馆。在交流会上,公众史学的学员们提出了诸多疑问,唐润明先生也进行了悉心解答。最后,大家提出了对档案馆提高资源的共享和便利资源检索的建议,希望促进档案馆与学界的合作和自身的发展。

2015.7.21 朱睿鑫

7月21日上午,在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迎来了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Allison Marsh教授。继昨日介绍了公众史学在博物馆的实践以后,Allison教授进行了一场题为《公众史学的跨学科、跨文化合作项目管理》的讲座。她提到了自己参与到的项目,让在座每一位感到了公众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及它在实践当中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问题。在与现场学员老师的互动当中,也体现了Allison教授的谦逊与智慧。

7月21日下午,在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Allison Marsh教授又呈现了另一场精彩的讲座:《公众史学学科国际合作工作坊》。Allison教授介绍了南卡大学公众史学课程情况,告诉在座各位不同的公众史学课程的特点。同时学员老师们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了历史学在中国的体制与分支。

7月21日晚上,公众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有幸请来了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张笑川教授为大家带来名为《非典型公众史学实践——在浒墅关镇的实践》讲座。张教授其实也是上一届中国公众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的学员,所以据他所说,他与公众史学冥冥中有着“机缘”。张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到了自己对于公众史学的理解,并与在座各位学员老师互动,共同探讨公众史学工作中的收获与感触。

2015.7.22 康美慧

7月22日上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瑾来到重庆大学高研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带来一场题为“公众史学与重庆城市史研究”的报告。张教授以丰富的档案资料及音像资料再现重庆城市发展历程。她以其优秀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角度,在阐述城市空间的格局布置及变化的同时,引入当时大环境的介绍,尤其是加入对政治背景的考量。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重庆市的历史,从古代的军事重镇等历数至近代的开埠、日租界以及重庆历史的重头戏——抗战史。并在此回顾中,展示重庆市的历史地图与照片。之后,张教授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在抗战时期的城市建设。并突出了大轰炸对于城市空间的变迁的巨大影响,如火巷、防空洞的建设等。最后,张教授以一段简短的五三大轰炸的音像资料和简短的总述结尾,视频中亲历者的口述片段尤为动人,也凸显了公共史学与重庆城市史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前景。学员们也通过此次精彩的讲座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感受,并对于公共史学所具有的潜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张瑾教授的主题讲座后,李娜老师主持了一场圆桌讨论,学员们纷纷谈起对于培训会的讲师们及其讲座最深刻的印象,以及对这次研讨会的感激与新的认识。

最后到了结业典礼,老师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学员们十分不舍,但也带着对于将来公共史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期待踏上开拓者的征程。

 

热门阅读
  • 【通识讲座】《诗经》的文化精神
  • 【博雅讲座】第二十四讲: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
  • 【通知】关于聘任陈颀、唐杰为高研院&博雅学院院长助理的通知
  • 【文字斋讲座】虚构叙事伦理:从文字到数字
  • 【经略讲座】新世界:国际主义视野中的19-20世纪连续与断裂
  • 【重大讲座】作为共有历史的中美关系史
  • bt365投彩&博雅学院2018年教师招聘启事
  • 【博雅讲座】第二十三讲:海外民族志研究中的第三方视角:以泰国研究经验为例
  • 学院工作记事 学院成立以来的所有简报,包含党政工作、学术活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活动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详细]

     

    数字民主的迷思 《数字民主的迷思》主要讨论互联网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聚焦的是“民主化”这一课题。针对公众关于网络民主的…[详细]